自1934年10月起,红军在中央苏区经历了第五次反“围剿”的惨痛失败后,他们不得不踏上了漫漫长征之路。这条途径不仅跨越了十几个省份,还行驶了整整两万五千里万店优配,实在是一次艰苦卓绝的征程。
那么,长征的最初构思又是谁提出的呢?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为很多人所知晓。实际上,领头的正是共产国际派遣的军事顾问——李德。在1934年春天,他就对博古建议:“我们必须准备进行一次战略性的大转移。”这便是长征的最初构想。
当时,4月份,广昌城的失守使得敌军深深侵入了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。到了5月份,中央书记处决定将红军主力撤离此地,并打算向共产国际请示。时至六、七月间,博古与李德从前线返回瑞金,共产国际也随即回电,同意中央红军的主力进行撤离苏区,以实施战略转移。因此,长征的准备工作开始在极少数中央领导者之间悄然展开。进入7月,中央决定组建第七军团,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北上抗日先遣队,迈向闽浙皖地区。同月下旬,中革军委又指示第六军团离开湘赣边根据地,向湖南中部进发。这两支部队的出发,正如周恩来所言:“一路是探路,一路是调敌。”
展开剩余53%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?因为最开始,党中央并没有规划红军主力长途迁徙的想法,他们只打算前往湘鄂西,和红六军团会合,在那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。然而,改变这一战略意图的是毛主席。在1934年12月,红军遭遇重大挫折后,在黎平会议上,毛主席提出要转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贵州方向进行迁移,这一决定及时拯救了红军。
《大河向东: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》和《大河向东: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》这两本书,由陈冠任著作,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,详细记录了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以及毛泽东的卓越智慧。这部作品成为该社年度的畅销书,累计销量已超过百万册,是深受读者喜爱的红色历史经典之一。
发布于:天津市熊猫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