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们这个倡导个性张扬的社会里,人人都自认为是有主见的,“我的事情我做主”几乎成了一句口头禅。虽然我们通过自己的经验知道,在面临多种选择时,其实有时候选择是很盲目的,远谈不上什么主见,但倘若有人向我们指出这一点,我们还嘴硬:“你又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虫盈透科技,凭什么认为我在瞎抓一气呢?”然后一二三把自己如此这般选择的理由罗列出来,把他驳得哑口无言。这样之后,我们自己也越发确信自己是有主见的了。
可是,心理学家还是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确证了这种自欺欺人的谎言。实验的结果让我们自己都大吃一惊:尽管我们事后言之凿凿,看似非如此不可,但实际上在做选择时,对于结果竟然完全是心不在焉或者漠不关心的。
这个实验最初是在2005年做的。心理学家招募了一群男性志愿者,给他们看几张年轻女性的照片,要他们在短时间内挑出最吸引他的一张。譬如说,某志愿者挑了一张金发女郎的玉照。然后,心理学家把照片递给他盈透科技,叫他说出选择的理由。但在递照片的时候,心理学家耍了个小手腕,把金发女郎的照片换成了乌发女郎的照片,所以实际上这位志愿者拿到手的并非他选的那一张。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,70%还多的志愿者竟然没发觉照片被调换了,他们对着照片还大谈特谈自己为何喜欢这个而不是那个女人。等到心理学家告诉他们真相,连他们自己都不敢相信。
类似的实验最近又被做了一次。这一次,心理学家事先准备了几个两端开口的坛子。坛子中间用板隔开,一边各盛一种果酱。然后他们装扮成食品质量检查员,把几坛这样的果酱带到超市,让在场的180名顾客品尝,从中拣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坛。等到某位顾客选定之后,在递给他时,心理学家趁他不备,把坛子调了个头。譬如说,某个坛子一头甲果酱,另一头盛乙果酱,顾客选的是甲,但现在摆在他跟前的却是乙。接下去,心理学家叫他打开,再品尝,并解释一下他为何选择这种果酱。结果,三分之二还多的人竟然都没有觉察出果酱已被掉包,他们还侃侃而谈所谓的理由。
展开剩余35%你或许会说两种果酱的口感是不是太相近了盈透科技,以至于不容易区别?也不完全是。把一种带辣味的苹果酱调换成一种略带苦味的柚子酱,变化总不算小吧,但很多顾客也还是没有觉察出来。
这些实验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告诉我们,一个人做选择时并不总是头脑清醒的,有时只是在非选择不可的压力下,才不得已糊里糊涂地选择了一种结果。尽管事后他还振振有词地做解释,但这些解释并不可靠,很可能都是临时虚构的,潜意识里只是为了让他自己感觉好些:“嗨,我既然这么做了,总得寻个理由说服自己吧。”此类现象,小到在超市里选购商品,大到选择职业、谈恋爱选择对象,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,
读完了这篇文章盈透科技,你是不是还依然认为自己很有主见呢?
发布于:海南省熊猫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